写生,作为“师法自然”的重要途径,能够直接面对自然,描绘出自然景物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写生,不仅能够培养观察感悟自然的敏锐性,还能增强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强化绘画基本功,提高驾驭画面的能力。这种眼与手的配合,使再现与想象、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画家都格外重视写生艺术。近日,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我们看到了一场写生艺术的视觉盛宴——郭晓光风景写生作品展。这次画展展出了郭晓光的写生作品60余幅,引来各界人士的观览热潮,并得到艺术评论专家、各大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
写生掠影
写生掠影
郭晓光为人真诚、开朗、热情,他用全部的精力去追寻完美的艺术。他的作品色彩明快、通透,又不失浓郁、奔放;肌理浑厚凝重,笔触与光影的布局精心而又富于变化,用笔豪气开阔,以极具张力的当代油画语言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冲击效果,一种旷达而又不失浪漫抒怀的格调风韵扑面而来,带给人一种生命的律动,一种激荡灵魂的感动。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是艺术意境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艺术的灵感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艺术创作则是艺术家饱蘸了生命的激情,来再现自然、超越自然,带给观者“神与物游”的愉悦的审美体验。创作主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阅历通过物态化而抽象为形式符号,这便是视觉意象,是对其感性生命的表达与再创造。而艺术更是心灵的写真,表达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是当代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品质,唯有抱以真诚的态度,才会创作出动人心弦的作品。法国著名评论家罗杰·加洛蒂曾经说过:“一个画家,即一个用贪婪的眼光观察一切事物而……用手把它们再表现出来的人,在眼睛和手之间,有一个头脑和一颗心在进行一种消化和变形。”这里的“一颗心”,确是艺术家的一颗为艺术而不懈努力、不断探寻的真诚的赤子之心。郭晓光正是抱着这样一颗对艺术的真诚之心,将自己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与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一起,将写生升华为一种独具个性特征的韵致和格调,用他的充满个性魅力的画面将观者带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艺术意境之中。在他笔下,有布局的疏密与简洁,色彩的明快与沉稳,韵致的浪漫与优雅,意境的开阔与幽深,避免了色彩语言的平庸化,在描摹再现的同时强调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触动,用激情去感悟自然,用理性去理解自然,用真诚去表现自然,充分体现出他对艺术的高度概括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修建中的圣家教堂 》 196cm×151cm
《俯瞰西班牙索里亚小镇》 115cmx89cm
郭晓光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艺术创作的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艺术成果。近年来,他坚持每年到户外实地写生,多次游历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在法国巴黎这一艺术之都,他创作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写生作品,并于2006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北京798艺术中心、长春等地成功举办了“塞纳河之恋——郭晓光个人画展”,受到评论家、艺术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而这一次的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之展,更是对他近十年的艺术成果的一次高度概括和总结。
《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战争·女人 》系列作品之二 190cmx270cm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景色》 114.5cm× 89cm
南朝宋画家、美术理论家宗炳曾提出“澄怀味象”的观点,认为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应该以澄澈透明的心境去观照和玩味审美对象。只有当我们怀着这样一种闲适淡雅的心境去欣赏、去体悟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时,才能品出其中的“象外之象”,达到“物与神游”的艺术境界。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谈道:“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玲珑剔透,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如是,画亦如是。艺术形象不仅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更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其中的“文已尽,而意有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不尽之意”更需要我们在鉴赏过程中保持一种虚静心态,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之中。怀着这样的虔诚与淡雅的心态,我们再去看郭晓光的作品就不难看出,他的画中不仅可以看到返璞归真的恬淡平和以及融贯中西的艺术意境,更看到了一种乐观、广阔、和谐的人生境界,能够使我们在品怀万物的同时,静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平息浮躁与焦虑,更是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样一位拥有洒满阳光的温暖与奔放气息的艺术家,在21世纪新艺术时代来临之际,已真正显示出他的成熟,这正是郭晓光璀璨的艺术生命的魅力之所在。
《比萨日小镇》120cmx156cm
《巴塞主座教堂》 120cmx90cm
李新2010年写于“郭晓光风景写生作品展”之际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